不过,矿业生产并没有从此就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。客观上,当时社会发展对矿产的需求还没达到后来那种大量、广泛和迫切的程度。铜一向属于急需;铁是农具经常性的、不可少的原料。与之相关的矿业被带动起来。因此,对矿业全面地、大规模地、快速地开采就缺少足够的客观推动力量。在最高决策者康熙皇帝的头脑里,工矿仍然是末,不是本,并没有用长远的战略眼光去认识矿业,基本上把开矿视为权宜之计。因而,对开矿缺乏足够的热情。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保守派,用开矿“有伤风水龙脉”“弃本逐末”“扰民”“易聚难散”等奇谈怪论制造思想桎梏,干扰开矿政策的执行和坚持,康熙皇帝对其中一些说法如“易聚难散”论等,还是动心的,这就不能不使他对开矿提心吊胆。如此看来,当时开矿事业的发展,不论是从地域上还是从种类上看,都不够平衡,与全面、大规模铺开还有一定的距离,政策还在摇摆,生产不可能稳定向上。
禁矿之弊
从康熙四十三年(1704)起,康熙皇帝逐步改变了开矿政策,向禁矿倒退。问题是由防止矿徒聚众闹事提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