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鸿章于1861年12月奉命募勇,至1862年2月(同治元年正月),张树声、刘铭传、潘鼎新、吴长庆即各带所部团勇至安庆,并按湘军营制,编为最早之淮军4营;同时,曾国藩又从湘军拨来韩正国2个营,程学启2个营,张遇春1个营,以及新从湖南招募的4个营。这13个营中,张、刘、潘、吴4营为李新招,并有同乡乃至其他私人交谊;程学启、张遇春3营虽从湘军拨来,但弁勇全为安徽人,后者且为李之旧部。其他6个营之弁勇则均为湖南人,与李向无关系;韩正国2个营更为曾国藩之嫡系部队。其水师中,淮军数额也远不及湘军之多。更何况曾国藩既是李的老师和恩主,又是淮军的创建者和统帅者。这一切使初时的李鸿章军,名为淮军,实则与鲍超等军一样,都是湘军的一部分。
1862年4月,首批淮军乘坐上海官绅以18万两巨款租来的外国轮船至上海。至6月,陆营6500人全部到达,黄翼升水师不久亦至。4月25日,清廷擢李鸿章署江苏巡抚。
李鸿章率军到达上海后,首先大力整顿税政,扩大税收。据熟悉情况的人估计,1861年,“上海关税厘金所入终岁毋虑五百万”。但李鸿章初至上海,情况不熟,署布政使吴煦又有意把持封锁,遂仿照曾国藩对江西的办法,将上海财政一分为二,关税收入,仍由吴掌管,以备常胜军、会防局和镇江守军支用,厘金则由李派人接管,以作来沪湘淮军开支。数月后,吴卸署任他调,上海财政就全归李掌握。随着九江、汉口海关开征,上海关税收入虽然减少,但厘金田赋却因淮军收复失地日多而不断增加。此外,他还开办各种新捐税,再加上对吴煦把持、弊端极多的各项税政的整顿,革退不法人员,重新制定章程,也收到了较大效果。